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 干春松:王道理想与儒家世界秩序观的建构

    内容提要:构成现代世界的民族国家体系以国家主权的维护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为核心价值诉求,这就制约了国家间寻求一种建立在互利或者共利基础之上的世界的可能性。由于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这样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侵害,导致近代以来儒家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倾...

  • 陈晓霞:孟子思想与智慧人生

      “孟子智慧历久弥新,对我国民主政治、经济民生、科学教育、社会保障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8月12日下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为2023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研究生进行专题讲...

  • 赵金刚:动静生生与“理生气”

    “气”是朱子哲学当中仅次于“理”的重要范畴,朱子对于气的属性、性质等有着很多具体论述。张岱年先生指出,朱子的气,“是指构成一切有形之物的原始材料,也即是占据一定空间并能运动的客观存在,是表示物质存在的范畴。”1气在朱子...

  • 李宗桂:关于中国思想文化史方法论的思考

    中国思想史(以下略称思想史)方法论问题十分复杂,涉及到诸多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学术传统与西方学术规范,甚至涉及到史学思维和哲学思维乃至学术门派等方面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笔者的学术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受业于既从事过思想史研究也从事哲学史研究...

  • 王杰: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在中华文明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rdqu...

  • 唐青州:孔子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统观礼制发展史,经由夏商两代近千年的酝酿与发展,礼制在西周进至高度发达阶段,及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因过于繁复而渐趋崩坏,《论语》中所记载的“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禘自既灌而往”等乱象都是失礼的典型表现。透过种种...

  • 历久弥新 绵延不断——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繁荣发展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几千年连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深入理解...

  • 李宗刚:穿越文化时空阻隔的思想对话——评陈晓霞的“跟着孔子去游学”系列之《游学四孟》

    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如何更好地走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文化的活力,为当下的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助力,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人们积极探索阐释中国传统经典的新路径,其中,陈晓霞的“跟...

  • 王学典: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为什么会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其...

  • 涂可国:君子讲究道德理想

      儒家不但把君子确立为中国人应当追求的理想人格,而且围绕君子自身的道德社会理想做了阐述。孔子认为,地位高贵的君子如果对宗亲厚道、恭敬,那么民众就会致力于仁德;如果不遗弃故旧老友,民众也不会冷漠无情。“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 成中英:论孔孟的“本体诠释”

    摘 要:通过对近四十年来中国大陆“中国诠释学”发展的考察,本文认为“中国诠释学”要基于对中国经典的本体与经典文字的认知加以发抒和重建。中国诠释学不能不实际地考察中国重要经典,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道法诸家甚至西方经典。...

  • 求真唯实 经世致用——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访谈

    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7月25日上午,中国实学研究会奥森馆揭牌仪式暨传承发展书院文化座谈会成功举办。来自著名学府以及传媒出版与传统文化领域的资深大咖等二十余位专家出席活动并参加研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

  • 王志民:中国优良家风的文化根基

      关于母教与儒学的关系或者说儒学是如何影响了家风和家教的,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孔子的儒学是如何影响了家风。二是为什么在邹鲁之地,不仅产生了孔子、孟子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还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孟母。  首先从孔孟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

  • 王杰:科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和传承的一切文化的总和,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既有精华的、优秀的、有益的部分,也有糟粕的、腐朽的、有害的因素。  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就要坚持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的态度。“去粗取精”就是坚持批判继承、辩证发展的...

  • 王曾瑜:孟子在宋代亚圣地位之确立及其影响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後,伟大思想家孔子的学说一直在中国居於至高无上的尊位。但是,孟子作为孔子之後最重要的一位儒学大师,长期以来,却并未得到尊崇。有的儒学者往往将孟子视为战国时代诸子之一,或以荀孟并称,甚至对孟子学说提出若干非议。学术大师钱穆早已指出:唐...

  • 陈晓霞:孟子思想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优秀思想资源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姜思辉)报道:7月23日,第四届东方文明论坛暨“文明交流互鉴:孟子智慧的当代价值”在北京举办,孟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陈晓霞出席论坛,以“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为题作精彩演讲,她表示,孟子思想历久弥新,对我国民主...

  • 李畅然:《四书集注》早期的流传形态与《孟子》升经

    一、四书著作分《学》《庸》、《论》《孟》二组的传统与《孟子》升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影响深远。此书版本一般以《学》《庸》《论》《孟》为次,但《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起初次第是《学》《论》《孟》《庸》,后来书坊为了刷印装订方便,始将篇幅较小的《中庸章句》提...

  • 王杰:孟子的孝道思想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潘书培)报道: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者,致天下之致,成天下之成,美天下之美。孝是一种传统,孝是一种责任,孝者重长辈之意,孝者稳定伦常。孟子继承了先人的孝道思想,并加以发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孝道观念,几千年来,对中...

  • 梁涛:儒家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潘书培)报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着眼全球治理难题、增进人类整体利益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吸收、凝聚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智慧和价值理念。 在7月23日举办的东方文明论坛暨&...

  • 赵金刚: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潘书培)报道:孟子讲“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天下的事物总有不同,要站在各自的处境、立场,去体贴他者,进而发现“同理”。 在7月23日举办的东方文明论坛暨&ld...

  • 王志民:从《庄子·天下篇》看“邹鲁之风”

    “邹鲁”并称,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也是关于邹鲁之风形成的最早文献记载。其记载为: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

  • 蒋国保:化士学为民学,儒学未来发展的新思考

      我正式从事现代新儒家研究,始自1986年。这三十多年的研究,大体上分的话,前二十年,主要从事方东美等现代新儒家及其思想的个案研究;之后则主要从事儒学当代发展的泛论研究。后一研究,是从前一研究引发出来的。但它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先是探讨现代新儒家之儒学...

  • 王志民:邹鲁家风——中国优良家风的文化根基

    关于母教与儒学的关系或者说儒学是如何影响了家风和家教的,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孔子的儒学是如何影响了家风。二是为什么在邹鲁之地,不仅产生了孔子、孟子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还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孟母。首先从孔孟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说起。在...

  • 陈建洪:如何理解儒“家”的当代复兴?

    摘要: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家”与家庭关系一直背负着一定的思想史骂名。当代中国学者,比如张祥龙与孙向晨,从不同的角度试图恢复“家”的名誉,强调“家”与“亲亲”意识对于中华文化复兴的根本作用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普遍意...

  • 王杰:明代的“居官七要”说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繁荣的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对百姓疾苦有着刻骨铭心的经历,对贪官污吏更是深恶痛绝。居官要清,为民造福,体现在“居官七要”说里。  什么是“居官七要”呢?在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卷十一&m...

  • 姚海涛:孔孟荀的忧乐观

      中国文化是具有终极人文关怀的文化,可以用《周易·贲卦·彖传》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语来表述。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人文化的,以成人为终极目的。忧与乐是人的两种对立情愫,如何调适使之上遂下达、通贯于人伦日用,推展应用于...

  • 蒙培元:儒学现代发展的几个问题

      摘要:儒学的现代发展有三个阶段,当前是儒学进入多元文化对话时期,出现了向不同层面发展的趋势。要阐明儒学的意义,需要深入到先哲的心灵世界,通过体验的方法,领会其生命意义,从当代的问题意识出发,开展深层对话,以解决儒学与政治、宗教的关系问题。儒学的核...

  • 郭齐勇:中国哲学的自信与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就中国哲学而言,要实现理论的独立自主、精神...

  • 梁涛:受命于天,政在保民

    除了“邹与鲁鬨”章外,记录孟子在邹国活动的还有《孟子·告子下》的“礼与食孰重”章与“人皆可以为尧舜”章。在前一章,有一个任国人问孟子弟子屋庐子:“礼仪与食物哪一个重要?”屋庐子回答:“当然是礼仪重...

  • 陈赟:“中国”作为“中道之国”——基于儒家仁性论的视角

    从世界历史视域理解何以中国,在当代语境中,无法绕过雅斯贝尔斯所提“轴心时代”(The Axial Age)和沃格林所提“天下时代”(The Ecumenic Age)概念,这两个概念都涉及人类文明的多元平行进展,尤其是涉及各大文明中的精神突破运动。正是在&l...

  • 王志民:屈原的文化高度——与日月同辉

    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是思想文化的巨人,他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体现者、塑造者、导引者,他的伟大形象和高尚品格、他的精神和气质,尤其是他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几千年来,感动、激励着历代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民族品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

  • 李存山:孟子思想与宋儒的“内圣”和“外王”

    摘 要:唐宋时期的“《孟子》升格运动”,尤其是《孟子》被列入“四书”,具有了“经”的地位,这与宋代理学的兴起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孟子思想是宋代理学的思想中坚,宋儒的“内圣”和“外王”都与...

  • 梁涛:去圣乃得真孔子

    摘要:从孔子的生平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来看,孔子倡导仁学,为华夏开辟了一精神传统,孔门弟子、儒家学者即是从仁这一儒学核心概念出发尊奉孔子为圣人的。从两千多年的历史来看,儒家选择通过出仕、得君行道来实现政治理想,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从“...

  • 叶小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古为今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

  • 梁涛:去圣乃得真孔子?

    摘要:从孔子的生平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来看,孔子倡导仁学,为华夏开辟了一精神传统,孔门弟子、儒家学者即是从仁这一儒学核心概念出发尊奉孔子为圣人的。从两千多年的历史来看,儒家选择通过出仕、得君行道来实现政治理想,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从“...

398条 7/12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