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孟院文库
孟院文库
  • 郭美华 | 湍水之喻与善的必然性——孟子与告子“湍水

    三、以善为性在水与人性的类比中,孟子将“人性之善”和“人无有不善”交替使用,明确地将“善”仅仅使用于人自身。而且,在人与人性的互换使用及其与水之意象的类比中,很容易忽视却极端重要的是:孟子将“水之就下”与&ldquo...

  • 郭美华 | 湍水之喻与善的必然性——孟子与告子“湍水

    孟子“道性善”,但在《孟子》中“善何以必然”的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得到充分而完整的揭示,以至于常常受到诘问:如果人性皆善,现实之恶何来?实质上,在《孟子·告子》中,孟子通过与告子“杞柳与杯棬之辩”、“湍水之...

  • 陈明 | 王船山对孟子及后世“井田”论之分析与检讨(

    二、船山对后世井田论的检讨虽然先秦典籍如《孟子》、《周礼》关于“井田”的记载并不详备,但作为三代圣王之制,关于恢复井田或取法井田的主张则被后世儒者不断地重新提出,以因应不同历史境况中的现实问题,甚至也曾在短时期、小范围内付诸实践。对于井田是...

  • 陈明 | 王船山对孟子及后世“井田”论之分析与检讨(

    内容提要:明清之际的学者王船山,以其对历史与政治的独特观察视角,对于孟子所述井田制度的实质与精意做出了详细分析。船山认为井田为赋税取民之制,而非政府经界授田之制,“以田从户”“以户征赋”,正是井田之制的精意所在。船山指出自唐两税法...

  • 孙宝山 | 王阳明、黄宗羲对孟子“良知”说的发展(二

    二、以未发之知阐释良知对于孟子的“良知”,阳明还从“未发之知”和“已发之知”两个层面进行了阐发。“良知”作为“未发之知”,其着重强调良知是在意念未发动状态下的至善本体;“良知&rdquo...

  • 孙宝山 | 王阳明、黄宗羲对孟子“良知”说的发展(一

    内容提要:孟子开创了“良知”学说,但没有详细展开。王阳明将“良知”与“本心”“四端”“天理”统一起来,并从“本体之知”“未发之知&...

  • 戴兆国 | 论《孟子集注》中“孟告四辩”的义理诠释路

    第三辩:告子不知性之为理——与佛氏所谓“作用是性”者略相似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r...

  • 戴兆国 | 论《孟子集注》中“孟告四辩”的义理诠释路

    内容提要:《孟子·告子上》首四章记载了孟子与告子对人性理论的辩论。四章论辩的内容层层递进,完整展示了孟子和告子对人性的不同理解。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对这四章的义理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诠释。朱熹认为在孟告四辩中,告子陷入了性恶论、性善恶混论、作用...

  • 王中江 | 孟子的伦理选择论和模式——“可欲”“能”

    三、人的相似性和能力:“能”和“为”伦理价值是“可欲”和“善”,是最值得人们去选择和追求的价值。这是孟子作出的清晰而又肯定的回答。但人能做到吗?他能成为一位有美德的人吗?对此,孟子也作出了果断的承诺:完全可能,...

  • 王中江 | 孟子的伦理选择论和模式——“可欲”“能”

    内容提要:为了促成人们的伦理实践,孟子提出了一个比他的性善论更为复杂的伦理选择论。这一伦理选择论既有抽象的一般性的正当选择原则,也有比较具体的可欲之善和更具体的作为“良贵”的仁义等价值;既有对人性的相似性和人能够做什么的说明,也有如何实践伦...

  • 王格 | 张载思想中的孟学诠释

    内容摘要:张载思想与孟学传统的关系以往较少被学者关注,这与宋明理学研究中脉络化叙事造成的遮蔽效应有关。本文试图对此作补充性论述,尤其举以下三点:(一)“大心”说与孟子心学;(二)知礼、知类与孟子人性论说;(三)“圣人观”与孟学传统...

  • 匡钊 | “四端”之心——孟子对德性理据性的追问及其

    摘 要:孟子对“四端”之心的思考,或是为德性与人性的成就寻求一个最终的理据性支持。孟子言性是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努力将原本表与生俱来之禀赋的“性”,转化为抽象的对于人之应是的回答,此回答呈现在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中而不表现为某种预先确定...

  • 赵金刚 | 孟子与井田

    内容提要:井田是孟子论“礼制”中的一个问题,由于井田问题与近代学术的史学路线、疑古思潮关系密切,孟子对井田的论述就变得十分突出。对孟子井田的诠释有经学、史学两重诠释路向,孟子对井田的论述应放在孟子文本内部进行思考,结合孟子的王道理想加以观察...

  • 李季林 | 孟子“性美论”的美学思想

    摘 要:孟子认为人性本美、丑源于缺,以“性美论”为前提,提出了富有生命力和阳刚性的“充实之谓美”“至大至刚”“大丈夫”等伟美的美学思想,包括自然美、德性美和人格美,其中自然美体现为万物的充盈、茂盛、成熟、丰富,...

  • 涂可国:孟子责善论面临的合理性挑战

    摘 要:围绕孟子的责善论,后世学者既有辩护、传承、创新和发展,也有批评、责难。作为处理父子这一特殊人际关系的学说,孟子的责善论自古以来引起了长久而又广泛的争议和驳难,面临三种合理性挑战:一是己他关系向度的合理性挑战,孟子说的“古者易子而教”...

  • 王正 | 心、性、气、形——十字打开的孟子工夫论(二

    三、气的工夫心性的修养,只是孟子工夫论中的一个面向,因为在孟子看来,心灵和身体之间虽然有主有次,但都是一个人修养成德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心灵和身体连贯为一体,“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rdqu...

  • 王正 | 心、性、气、形——十字打开的孟子工夫论(一

    内容提要:孟子将自孔子提出的工夫修养予以了细致化、体系化,同时他还注重将心性和身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孟子一方面以“求放心”来确立道德的主体性,进而以“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的心性工夫来将道德意识、道德判...

  • 王中江 | 孟子的伦理选择论和模式——“可欲”“能”

    ...

  • 王中江 | 孟子的伦理选择论和模式——“可欲”“能”

    ...

19条 1/1页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