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认同,塑造着国家的精神标识和民族的文化品格。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深入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对于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根基
从文化传承和发展看,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因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与文明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民为邦本”为代表的独特价值体系,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了深厚基础。
从文化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推进、相互促进的发展理念。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协调发展的理念转化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中华文明内在的系统性思维和整体性观念。
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引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所在,而文化影响力的本质正是价值观的感召力与引领力。价值观自信发挥着三大核心功能:其一,铸就民族精神的主心骨,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遵循;其二,凝聚奋进力量的正能量,持续释放社会发展活力;其三,引领多元思潮的定盘星,在价值多元中把握正确航向。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的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现实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只有不断丰富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展示、竞相迸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为了更好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党的十八大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中国人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聚集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价值支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既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民本主义”的局限,也克服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缺陷,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正确坚持,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价值指引。
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品格
文化自信作为更根本、更持久的自信,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石。这种自信贯穿于近代以来从民族觉醒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它不仅体现于新时代中国锐意进取的精神品格之中,更展现了中华文明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与发展愿景。
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担当品格。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淬炼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鲜明精神品格,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既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表明,我们党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书写辉煌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面临着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只有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斗争姿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培养家国一体、命运与共的情怀品格。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国家关系就有独到的理解。从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与爱家相统一的原生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凝聚起众志成城、携手前行的强大合力。
持续巩固文化主体性,凝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反过来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持续巩固文化主体性。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文化实力、文化领导权和话语权的竞争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需要我们持续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反对文化虚无主义,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塑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自觉与世界性观照,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起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文化符号,而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稳健前行、行稳致远的精神引擎。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持续涵养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以文化自信激发奋进力量、厚植精神底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汇聚持久动能。
作者:陈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