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现代儒乡建设座谈会在孟子研究院召开,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杨海文,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天忠,厦门工学院国学院院长张滇波,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胜,济宁市里仁书院执行院长刘成,以及邹城市有关文化机构负责同志,非遗传承人、乡贤代表等出席座谈,共商现代儒乡建设创新路径。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袁汝旭主持座谈并讲话。孟子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毛景卫及相关部室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杨海文表示,乡村文化振兴是儒乡建设的内在动力,对于增强乡村凝聚力和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条条大路通罗马”,大家要立足现有基础做好本职工作,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的时代内涵,找到儒家文化和乡村建设的结合点,将“百姓日用即道”的实践哲学融入当代乡村文化建设。
曹天忠结合自身课题《“政教合一”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之统制》探讨了“政治”与“教育”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梁漱溟先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为例,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当代价值。相信此次会议形成的知识经验必将为课题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儒乡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张滇波结合学院办学情况及学科特色,分享了传统文化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心得。他认为,乡村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传授知识和教化人心的基本途径,能够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
高胜介绍了邹城乡贤文化建设的缘起、工作基础及经验做法。他表示,邹城通过搭建乡贤工作平台,用乡贤文化进一步凝聚道德力量,提升群众素质,推动社会进步。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与孟子研究院深化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文化“两创”、现代儒乡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了在基层开展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心得,针对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实践探索、面临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热烈。
袁汝旭对各方长期以来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此次座谈会成果丰硕,内容涵盖了乡贤文化、传统文化教育、陶瓷文化、茶文化、乡村振兴中的青年担当等方面,既总结了过往经验,又分析了当前形势,还探讨了未来努力方向。孟子研究院将认真整理此次座谈成果,充分发挥自身学术资源优势,让孟子及儒家思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地方文化建设,持续加强与各方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新时代儒家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