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诗话立冬
  • 来源:
  • 作者:王同举
  • 2023年11月08日
  • 审核:
  • 浏览(438)
  • 收藏
浏览字号: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不知不觉,立冬已悄然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表示冬季来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农作物收割后要贮藏起来,动物也开始进入冬眠期。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目之所及,依然是深秋的景致。“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元代诗人陆文圭《立冬》描绘了立冬见到的景象:黄菊沾露,红叶飘零,号角声起,农人以歌互答。

       明代王稚登的《立冬》,就显得较为凄冷。“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秋风吹尽,叶黄枫丹,守着孤灯残月,阵阵寒意袭来。

       时至立冬,气温趋低,仍有菊花傲然绽放。古代诗人多喜赏花吟诗,立冬也不例外。“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清于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这是南宋沈说的《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在篱笆旁边赏菊,看菊花簇拥,其芬芳意蕴与兰花一样,而颜色更为丰富。

       冬日万物寂静,百虫蛰伏,农事渐闲,人也变得慵懒。李白在《立冬》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天气微冻,笔墨冰凉,正好偷懒,依偎着火炉饮酒以驱寒。他看到砚台上的墨渍花纹和皎洁的月光,依稀如雪花,恍惚中,竟以为村子已被茫茫大雪所笼罩。诗人的闲情逸致,跃然纸上,别有意趣。

       文人多惜时,岂能任由时光虚度。天寒之日,笔墨虽不可用,人却不能闲着。宋代紫金霜的《立冬》:“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白霜寒气逼人,让人清醒,借着窗户透进来的残照余光,正好读书。风寒之日,还能临窗读书,足显闲情雅致。

       古人讲究冬季食补,在一些“立冬”诗中得以体现。元代张翥的《立冬前二日》:“高秋日凄冷,且复闭门居。蟹壮输芒后,醅香出榨初。霜篱存晚菊,腊瓮作寒菹。更好山翁唱,阳春恐不如。”诗中就提到了冬季食补的习俗,比如吃螃蟹、酿酒、腌制酸菜。

       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蟹,八月腹内有芒,芒真稻芒也,长寸许,向东输与海神,未输芒,不可食。”立冬,蟹芒已脱落,终于可以吃到肥美的螃蟹了。人们纷纷准备瓮罐,腌制酸菜,贮藏以备越冬食用。

       立冬时节,品读经典诗词,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人笔下立冬的美丽景致,还可以感受古代风俗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