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工作动态
新闻动态
光明日报客户端:“新编孟子正义”开题论证会暨“《孟子》单章研究与孟学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2日

       2023年8月13日至14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新编孟子正义”课题组、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新编孟子正义”开题论证会暨“《孟子》单章研究与孟学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亚圣故里山东省邹城市召开。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衡水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多所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2023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硕士研究生共300余人现场观摩了本次论证会。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主持开幕式。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委员、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朱瑞显,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首批儒学大家、首届孟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光明日报社华东第一党支部书记、光明日报社驻山东站站长、山东人大常委赵秋丽,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邵汉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杨泽波,邹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刘君妮先后致辞。

       陈晓霞书记首先代表孟子研究院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与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是中山大学哲学系与孟子研究院联合申报的项目,中山大学哲学系、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杨海文教授任首席专家。该项目立足原典,博采“经史传注”,力求考据与义理融为一体,是继清代焦循《孟子正义》后又一次重大学术创举,这对孟学研究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朱瑞显书记在致辞中介绍了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的概况。他指出,“新编孟子正义”以回归《孟子》为宗旨,全面覆盖《孟子》260章,汇集并整合《孟子》各单章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成果,以范式创新进行基础性研究,是促使当代孟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新的学术增长点,充分体现了杨教授深厚的学术积淀,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特别是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实际行动,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具体举措。

       陈来教授在致辞中向“新编孟子正义”重大项目的成功立项表示祝贺。他指出,“新编孟子正义”是孟子研究院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既是孟子研究院历史上的开创性大事,也是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力量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志。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同教育部合作发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A类),这是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主动提出,获得教育部大力支持合作的一个项目集群。他鼓励孟子研究院继续积极申报课题项目,争取科研单位、高校有关项目合作支持。他希望,这次在孟子研究院举行的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开题论证能够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申报工作进一步开展好。

       李宗桂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孟学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儒学要积极地融入、参与到当今文化建设中来。令人振奋地是,目前学术界关注孟学、研究孟学的人才越来越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在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的开展“两创”“两个结合”工作。孟子研究院是团结凝聚发挥全球高端人才的重要机构,也是取得令全球瞩目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所做的工作必将成为“两创”“两个结合”的重要基础。

       赵秋丽站长在致辞中代表光明日报社驻山东站向会议主办方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谢意。她指出,《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管主办的思想文化党报。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2010年5月17日,庆祝联合国世界文明对话日高层座谈会,由尼山论坛组委会与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主持,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出席并发言。会议围绕深入开展文明对话,提出五点重要主张。会议认为,在孔子故乡举办尼山论坛,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开展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举措。《光明日报》以“世界文明对话日:来自中国的声音”为题进行整版报道,并开辟“尼山论坛”专栏。当年9月,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召开;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至今,光明日报连续十年进行大型系列报道和研讨活动,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两创”新局面,通过调研报告、内参等推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成立。如今,“新编孟子正义”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要实践,也是促进孟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繁荣发展的有效举措。

       邵汉明教授指出,杨海文教授之所以能够成功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与他对孟学的热爱、执着、情怀,以及他持续不断的孟学研究与积淀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从务虚向务实的转变;从我们套用西方模式到我们现在说中国话、讲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自己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的转变。期待课题组未来努力推进和突破,继续作出中国哲学界的新成果。

       杨朝明教授在致辞中回忆了他与杨海文教授相识的经过。他引述《孟子》首章孟子见梁惠王,指出《孟子》开篇的千古一问揭示了古今哲学的义利之辩,也就是人心和道心、天理和人欲、人情和人欲之辩。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对于当今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启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孟子继承了孔子文化。今天的孟子研究应该在吸取古代先贤智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术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杨泽波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近四十年的中国哲学研究是最好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特点在于,学术成果非常多,学术价值非常高,体大而义精。杨海文教授的项目,恰恰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所展开的。所以,它是前四十多年孟学发展的结晶。同时,也希望它是今后数十年,进一步辉煌、进一步发展的开端。

       刘君妮副市长在致辞中表示,“新编孟子正义”开题论证会暨“《孟子》单章研究与孟学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孟院隆重举办,是对邹城的关心与厚爱,也是对孟子思想研究工作的有力指导和推动。邹城是孟子故里、千年古县。孟子思想、母教文化、邹鲁文化、伏羲文化交相辉映,富有“邹鲁圣地”之美誉。作为孔孟之邦,文化发源之地,邹城市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按照现代精品、未来遗产的定位建设孟苑,打造集文化研究、博物展示、研学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世界级孟子思想传播研究中心,推出了《孟子文献集成》《孟府档案全编》等研究成果。在各位专家领导和来宾的大力支持下,孟子思想的传承弘扬必将开创新局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价值。

      开幕式结束后,“新编孟子正义”开题报告会正式开始。首先是项目首席专家杨海文教授汇报项目情况。他从可行之路、守正创新、具体操作与多重意义四个方面对“新编孟子正义”进行解题。杨海文教授指出,当代人研究孟子,通读《孟子》全部260个单章,这是分内之事。但很少有人对《孟子》每个单章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写过专门的学术论文。古往今来,遍及《孟子》全部260个单章的孟学著作,以及在个人全部著作中遍及《孟子》全部260个单章的学者,都是不多见的。如果当代孟学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那么,单章覆盖率100%、全面覆盖《孟子》260个单章的孟子研究至少是一条值得重视并实践的道路。《孟子》单章研究的特点是,它以历代孟学史为背景、以《孟子》为舞台;面向所有的单章;依据所有的单章提出并解决问题;通过思潮、人物、作品、观念以建构“单章”意义上的孟学史“路标”;侧重传统治学方式表述研究成果。所以说,《孟子》单章研究既守正、又创新,是不同于现有孟学史研究的创新之路。当然,要想《新编孟子正义》从课题构想变成最终成果,必须过体例关、材料关、辩证关。三者唇齿相依、相得益彰。《新编孟子正义》力图将文献讲成故事,将故事讲成事故,将事故讲成思想,将思想讲成修养。此即在文献中博观约取,在文献中深造自得,在文献中尽心知性,在文献中优入圣域。

       接下来,子课题负责人孔德立教授、刘瑾辉教授、陈晓霞研究员、魏衍华研究员、赵金刚副教授、钮则圳副教授分别进行了汇报发言。

       孔德立教授负责《孟子·梁惠王篇》的解读与研究。他指出《梁惠王篇》奠定了孟子思想在其后篇章展开的基础,不仅开启了中国哲学史上诸多论辩,更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传承发展作用,拓展了儒学的思想来源。遵照首席专家的单章研究思路,本篇首先进行基础研究,特别是对相关文献进行资料类编,撰写学术札记。其次,要做到单章研究基础上的综合贯通研究。通读顺序相连的单章,找到其中贯穿的线索。再在学术札记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形成课题的中期成果,最终形成集考证、注解为一体,又融入近年学术创新的孟学研究新成果。

       刘瑾辉教授负责《孟子·公孙丑篇》的解读与研究。他指出,《孟子·公孙丑篇》凡23章:上篇9章,下篇14章。从文体看,既有对话体15章,亦有独白体8章。从义理看,此篇承接前篇的王道政治学,一方面从仁政诉求开出王霸之辨,大致形成了“仁政+王道”的王道政治学架构;另一方面彰显道德形上学,敞开了“以道德引领政治”的仁义之道。王道政治学、道德形上学是本子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陈晓霞研究员负责《孟子·滕文公篇》的解读与研究。她指出,《滕文公篇》中王道政治学、道德形上学、实践伦理学的三位一体,是本子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该章研究注重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延续性、创新性、实用性。因此,要补充完善、校正已有的该篇章内容;与时俱进地解读每一章节;注重研究成果的传承普及和转化,有效运用于社会实践。在成果的呈现上,要体现科学化、现代化、影像化、数字化。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孟子》整篇与《滕文公》篇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受众与服务的关系。既要注重对《滕文公》篇的性善论、井田制、社会分工、辟杨墨、行王政等思想内容的研究,也要特别注重对滕文公其人其事的研究。

       魏衍华研究员负责《孟子·万章篇》的解读与研究。他指出,尽管《万章篇》的篇幅不大,但是它的内容却极为重要,后世学者的评价也非常高。如吴孟复先生说:“此篇尚论古人及交际辞受之节,而以尚友终之。”通过研读此篇中孟子所论述古圣先贤事迹,人们可以从中“深得圣人之传,深窥古人之心”,通过阐释处世、入仕、交友、为官、君臣之道等基本原则,孟子讲清楚了有经有权才是早期儒家的入世准则,才是天下国家治理的根本。《孟子·万章篇》凡18章:上篇9章,下篇9章。此篇多为对话体,独白体仅有2章。“即事而言”实践伦理学与王道政治学的双重变奏,是本子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搜集汉代以来学者的注疏,涉及的训诂与义理、历史与思想、政治与哲学等问题。

       赵金刚副教授负责《孟子·告子篇》的解读与研究。他指出,课题要充分吸收古今研究成果,注意现代学者对于“单章”的解读。同时,要以哲学问题为引领,深入挖掘章节背后的哲学空间,充分展示不同的诠释向度。具体而言,在思路上,使用训诂与义理结合、历史与思想互动、政治与哲学并举的举措。在方法上,对材料收集采取历史编年体方式,对重要哲学观念采取概念分析法的方式,以清晰的现代汉语表达;在文本上注重关联章节之间的内证,集中主题。

       钮则圳副教授负责《孟子·尽心篇》的解读与研究。他指出,传统的孟子思想研究较多以《尽心篇》相关大章为素材,侧重于孟子心性论思想的研究。“新编孟子正义”课题组则致力于面向全篇所有单章,依据所有的单章提出并解决问题。有史料、有观点、有主线、有关切是《孟子》单章研究日益成熟起来的重要标识,也是时代对《新编孟子正义》寄予的殷殷厚望。据此,本子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为三步:立项第1年,做好文献资料的全面普查、整理书目、提炼观点等工作,对《尽心》篇各个单章做出翔实的资料编年、有序的资料类编,理顺大小章、连章之间的研究思路;自立项起的第2—4年,进入《尽心》篇各单章具体研究与撰写阶段,完成初稿,由子课题负责人统稿,并提出修订、完善方案,然后交由课题组编委会审核;自立项起的第5年,根据课题组编委会对子课题提出的修改意见,集思广益,反复琢磨,进一步加工、完善。

       课题组汇报完毕后,以陈来教授、李宗桂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一一进行细致点评,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陈来教授指出,焦循《孟子正义》是道光年间著作,其主要依据文献材料是清代的汉学研究,几乎摒弃了宋朝时期理学家对《孟子》的论述。因此,无论是宋学的研究成果还是道光后的学术增长,课题组专家学者们都应该多方收集和整理。这既是“新编孟子正义”的任务和特点,也是这个时代的学术使命。从学术史看,孟子单章研究的历史渊源至少可以推溯到冯友兰先生1941年在《清华学报》发表的《孟子浩然之气章解》,此后有关孟子单章研究的成果也逐渐丰富起来。“新编孟子正义”如何汲取海内外单章研究成果,继承前人智慧,开创新的发展,是课题组成员接下来要重点思考的地方。

       李宗桂教授则认为,“守正创新”是课题组的特点。深耕传统文化,既要有扎实的文献基础,也离不了深度的哲学思想。因此,“新编孟子正义”必须要在积极利用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哲学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形成文献堆积。要想超越焦循的《孟子正义》,就要对其弱点和不足之处有充分了解后,既做实文献功夫,也要突破学术旧有观念,推进孟学的可持续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卫平,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邵汉明,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杨逢彬,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杨泽波,《社会科学战线》研究员张利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深圳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景海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广西大学学报主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德生,衡水学院董子学院院长、教授魏彦红,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立胜,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杜运辉也分别就本课题总体思路、研究内容以及子课题设计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指导意见。

       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研究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研究思路框架合理,研究计划与任务分工切实可行,学术创新性强,符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的要求。杨海文教授也代表课题组对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回应,对与会专家提出的针对性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将根据专家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方案,以期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

      开题论证会结束后,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此次研讨会主题是“《孟子》单章研究与孟学可持续发展”,共分两场进行。由衡水学院教授魏彦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杜运辉主持。

      魏彦红教授、杜运辉教授主持研讨会

       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钮则圳,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博士后孙广,泰山科技学院讲师李海东,中山大学博士生郭矩铭,中山大学博士生张琼,中山大学博士生郑杨志鹏,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兴,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郑治文,江苏大学讲师闫林琼,中山大学博士生石明,中山大学博士生吴顺煌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此外,其他学者也围绕孟学思想与《孟子》单章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发言,内容包括孟子学说的政治、历史、哲学等多重维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魏衍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分别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学术研讨会之后是本次会议的闭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卫平和孟子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龙主持闭幕式。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陈来与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瑾辉分别作了会议总结。

       杨海文教授,陈晓霞院长对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参加开题论证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会务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陈晓霞院长指出,此次“新编孟子正义”开题论证会暨“《孟子》单章研究与孟学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具有规格高、规模大、论证实、效果好、传播快五大特点。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课题组对下一步计划也有了更明朗的方向。(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臣 冯帆)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