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挖掘阐发孟子思想与荀子思想的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孟子研究院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孟荀思想解读活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涛,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茂泽线上出席活动,并分别做《荀子在中国儒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孟子思想要点及其特质》主题讲座。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主持活动并总结讲话。党委委员、副院长赵龙出席活动。
张涛教授从先秦儒学的发展脉络、《荀子》其书与《荀子》引经考论、荀子的思想贡献以及荀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阐述。张教授指出,荀子在儒学发展进程中对孔孟思想进行了传承、发展、融会和创新,荀子提出的“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是以政治处理道德,从而达到内圣与外王的贯通。荀子思想体现了儒学在变革时代坚持理想、与时俱进的品质,对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张茂泽教授从孟子生平及其思想要旨、“人性善”说、“仁政”说、孟荀的思想异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发。张教授指出,儒学思想发展过程中,人性论上凸显出德性论和气性论的交叉、融合发展,人性是天人合一的逻辑中介,孟子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向善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们通过修身养性,均“可以为尧舜”。随后,张教授围绕孟子荀子人性善恶的判断、以及修身之方法的比较,来解读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之异同。
陈晓霞对张涛教授、张茂泽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整场讲授旁征博引、观点鲜明,让我们受益匪浅、深受启发。陈晓霞指出,当代儒学的重建,不仅要继承孔孟之道,更要吸收并发展孔荀之制的内容。孟子荀子思想在人性论、治理观、修身观、历史观等方面,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陈晓霞强调,孟子研究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入挖掘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在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中,不断推动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持续加强与国内高校院所的联系合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征程中不断迈出新步伐、作出新贡献。
本次活动是孟子研究院参与共建的教育部“文化+网络”双赋能数字化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之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孟子研究院全体人员、全国36所高校的部分老师、同学以及广大国学爱好者共300余人。
线上参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