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第三届专项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举行
来源:中国孔子网 2025年08月25日

  8月24日,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第三届专项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山东邹城举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出席并讲话。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承彦致辞。联合研究生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臧峰宇主持开幕式并作学术总结。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皓宣读“专项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名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二级巡视员李燕丽,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孔德立出席。

  孙尧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青年是强国建设的先锋力量,要沉心学术研究,夯实知识根基,拓宽学术视野,深耕专业领域,将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尽己所能贡献力量。要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在学术研究中秉持正确价值判断,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要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要努力成长为学术领域的骨干力量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栋梁之材,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传播与广泛认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希望同学们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在时代洪流中奋楫前进,将青春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国承彦在致辞中表示,专项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是为专项博士生搭建的学术交流研讨平台,为更好开展下一步学术研究积蓄新的力量。“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为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阐释,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立场、世界表达与国际传播力的学术话语体系,力争形成能够解释新时代中国文化实践、指导中华文化发展的新的理论范式。要勇担文化“两创”事业的新任务、新使命,汲取中外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要注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要立足齐鲁,放眼天下,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争做文明交流互鉴的拥护者、笃行者,使“新的文化生命体”持续迸发生机活力。

  臧峰宇在学术总结中寄语全体同学,希望大家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深厚根基。既要深入研读中华文化典籍,夯实学术研究基础,又要以问题为导向,回应时代发展对学术研究的内在需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贡献学术力量。

刘皓宣读“专项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名单

  开幕式上,孙尧、国承彦、李燕丽向15名专项博士研究生颁发优秀论文证书。

  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研究员孔德立,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院副院长、教授卢兴,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沈顺福,围绕论文选题、研究价值、写作逻辑等核心维度,作全面细致的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共建院校的15名专项博士研究生依次登台,围绕论坛主题“新的文化生命体与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作学术报告,内容涵盖哲学、中国史、中国古代文学、民俗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等多个领域。这种近距离的思想碰撞,推动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现场搭建起一个互学互鉴的平台。

  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2025级专项博士研究生,共建院校教师,以及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有关人员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