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六章⑤:孔林洙水桥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01月02日
  • 审核:
  • 浏览(465)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三孔》,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1.jpg

穿过二林门观楼,一条东西横贯孔林的小河映入眼帘,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洙水河。

天一好奇地问道:姥爷,洙水河是一条天然的河吗?

文教授说:洙水河原只是周代为排洪护城兴修的人工小河。但由于它流经孔子墓前,相传与圣脉有关,故人们称誉它是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将其与泗水并称洙泗,作为孔子思想发祥地的代称。

在洙水河上建有三座桥,左右皆为平桥,唯有中间一桥为单孔石拱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洙水桥。桥宽6.6米、长25.24米。

文闻不解地问道:爷爷,洙水桥的桥面为什么呈拱形?

文教授说:桥面呈拱形,遮住了人们北望的视线,使孔子墓深藏于内。明弘治七年(1494年),孔子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增设桥石栏杆,并于左右两侧添建两座小桥,两座小桥上均有石栏杆,因桥为平形,习惯称之为东平桥’‘西平桥

桥的东西两侧立有记载修浚洙水事迹的石碑数通。

洙水桥的南侧、孔子墓轴线的最南端,有一座精致的石坊,这就是洙水桥坊。洙水桥坊四柱三间,石质。四柱均为冲天八棱式,柱顶各有圆雕石兽独角麒麟,仰天蹲坐。明间洙水桥额坊雕刻洙水桥三个正书大字,二次间均浅刻二龙戏珠,造型简朴庄重。此坊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由山东巡抚陈凤梧建立。正面刻有大清雍正十年重修字样,是把原年款除掉后刻上的,有明显的痕迹。西次间的石额枋和屋脊并石兽边柱是于1951年修复时更换的。

文闻说:传说关于洙水河还有段故事呢,是这样吗,奶奶?

程教授说:传说孔子七十三岁那年,预感到自己寿命将尽,将不久于人世,就带领弟子出去勘选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地。我国传统习俗认为墓地风水直接关系到后代的兴衰,所以他不辞辛劳,奔波多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四处查看,最终选定了鲁国城北泗水河之南的一块地,作为孔家墓地。

程教授停了停,接着说道:传说当时子路提出:此处风脉虽好,可前面还缺条河。孔子说:不必忙,自有秦人来挑河。孔子逝世260多年后,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听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有人建议说:要想让儒学消亡,应当先破坏孔子坟墓的风水。孔林里没有河,如果在孔子墓前挑出一道河,将之和阙里故宅隔断,孔子就不能显圣了。秦始皇听到这个建议后,马上征派徭役,在孔子墓地南面挑出了一条洙水河,没想到弄巧成拙,反而应了孔子的预言。原来孔子所说的自有秦人来挑河秦人指的就是秦始皇。正是秦始皇为孔子挑出了一条洙水河,完成了孔子墓的最后一项工程,同时也为孔林凭空添了一道风景。一般的河水都是从西往东流,而这条河正好相反,从东往西流,成就了孔子坟前水倒流的景观。

文教授说:当然,这仅仅是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文教授接着说:其实在孔子选墓之前,洙水河早已有之。孔子选择墓地是选在了古代泗水河、洙水河之间的位置。洙水河是周代鲁国为排洪护城而兴修的人工小河,修建时间应该比孔子去世的时间早得多。

文闻问道:爷爷,为什么会有孔子墓前水倒流的现象呢?

文教授说:这是因为曲阜地势东高西低,东面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西面则是沃野千里的平原,造成了流经曲阜的泗河、沂河、洙河等大小河流皆由东向西流淌的现象。

天一问道:姥姥,洙泗还有其他寓意吗?

程教授说:提到洙泗,这里面可有不少的寓意。洙泗,即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济宁市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均处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属地。孔子是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的,后世因此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学说。曲阜有泗河、沂河、蓼河、崄河四条河流。泗、沂两条主干河流自东向西横贯全境。泗河古称泗水、洙泗河,发源于泗水县泉林,过境段全长 40 千米。沂河古称沂水,为别于临沂地区的沂河,亦称小沂河,发源于邹城城前镇凤凰山北麓,全长 58 千米,从尼山水库上游的曲、邹交界处入境,至曲、兖交界的金口坝流入泗河,过境全长 39 千米。

文教授补充说:泗河是山东省中部较大的河流,又名泗水,为四渎八流之一,流经济宁市东南鲁桥镇注入京杭大运河,有多条支流。泗河流域现有耕地9.6万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棉花,山丘区林果业也较重要。泗河流域是古代东夷族聚居之地,也是古老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传说,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皋陶、大禹等出生或活动的地点,大多在曲阜及其以东泗河上游一带。泗河流域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五圣以及墨子、仲子等众多的先贤都生长、活动在泗河流域。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十次驻跸泉林,并在泉林及县治北边的泗河北岸建立两处行宫。泗水县内文物古迹众多,古遗址查明的就有近百处。

文闻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传说指的正是泗河。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亦是在泗河边上所吟。

程教授说:的确有这样的传说,对此现在无法考证,也无需考证。

天一说:姥姥,请您给我们讲一下沂水春风吧。

程教授说:“‘沂水春风喻指孔学的教益、师长的熏陶。当然只有有了古沂水,才会有沂水春风的流传。古沂水是曲阜市第二大河流,曾名庆源河、泗沂河,现称大沂河。它不同于临沂地区的沂河。大沂河源出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流经曲阜、兖州合于泗水。由兖州流经济宁入南四湖,南入淮河至长江。

程教授继续说道:说到水,孔子一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孔子通过对水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或从社会、历史的层面,或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或从立身教化的观念出发,来阐发对水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进而以此来把握、认识人生、社会和自然世界的规律。

文教授说:孔子有句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对此,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水具有川流不息的的特点,而知者不惑,捷于应对,敏于事功,同样具有的色彩,而且水的各种自然形态和功用,常常给知者认识社会、人生乃至整个物质世界以启迪和感悟。也许孔子正是因为欣赏水的各种自然形态——既有波平浪静也有汹涌澎湃,既有涓涓细流也有浩浩荡荡,既有清水一泓也有烟波浩渺,才能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中,始终使身心保持一种净洁清明的状态。

程教授说:你们读《论语》时曾经读过《论语·先进》中四子侍座的内容,这段对话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人生理想,可以看出孔子一生孜孜追求和憧憬的大同世界的气象——天下太平,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人民过着丰衣足食、自由幸福、安详惬意的美好生活。同时,孔子亲近大自然,精神与之融为一体。在孔子看来,在沂水中沐浴净身、净心,分明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乐事。

文教授说:孔子认为,水是有德行的——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水是有情谊的——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水是有志向的——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因而,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洙水桥的正北、孔子墓中轴线的中部,立有一座绿瓦覆盖的三楹高台大门,这就是孔子墓前神道的大门。门屋三间,三开门,黄瓦悬山顶,檐下有斗拱,两侧出八字墙,前有八级台阶,后有六级台阶,如同阳宅之门。门基高约1.31米。

天一不解地问道:姥爷,这大门的门基为什么这么高?

文教授说:这么高的门基主要用以挡住人们的视线,故又称挡墓门

文闻问道:爷爷,这个大门上的门钉也是八十一颗,有什么寓意?

文教授说:这两扇朱漆大门与至圣林门楼一样,镶嵌着横九竖九共八十一颗门钉,不仅昭示着此处为圣人的安息之所,也显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威严与肃穆。墓门始建于东汉永寿三年(157年),金代时位于今享殿处,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重建才移到今位置,清代初期曾重修。

墓门的东侧,有一进三合院,名为思堂,又名斋厅。

文闻问道:爷爷,这座三合院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文教授说:这座三合院是孔氏子孙祭祀孔子之前斋戒更衣之处,习称更衣房,也是孔氏子孙祭祀孔子墓之后的饮宴之处。

祖孙四人边走程教授、文教授边介绍。

此堂正厅三间。两侧各有厢房三间,西山有耳房一间,为司茶房,再前有照壁墙。此院的西北角设一小门,直接通孔子墓的甬道。两厢墙上镶嵌有宋、元、明代谒林题记、题诗石刻三十九块,较为著名的有宋代李格非、明代吴宽等人的题记。此堂始建于东汉永寿三年(157年),规模很小,历代曾重修。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孔子五十九代孙、衍圣公孔彦缙主持扩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清道光二年(1822年)曾重修,现今仍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思堂的东侧,有一面南的单一小院落,此即后土祠,是奉祀土地神的祠堂。祠堂正屋三间,内有神龛一座,供木制后土之神位牌位,清代改建。明正德年间《阙里志·孔林图》中有关于此祠的记载。祠堂往东,有一独立院落,此即神庖,是祭祀孔子前准备祭品的场所。前有门一间,正门上镶有神庖二字。正房三间,灰瓦硬山顶,系清代建筑。

作者简介

2_副本.jpg

陈晓霞 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等12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