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五章⑪:奎星楼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01月02日
  • 审核:
  • 浏览(292)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三孔》,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1.jpg

在孔府主体建筑的东部有一栋小楼,叫奎星楼,即所谓避难楼。一间四层,五檩抬梁木架,实墙灰瓦硬山顶。此楼为砖石结构建筑,风格粗放,充分显示出明代建筑的特点。楼的底层内部设活动扶梯,下有陷阱,二层楼板均包铁皮,以防火攻。原为孔府藏放金银货币的金库,据说战乱时衍圣公及眷属也在此避难,因此被俗称为避难楼

文闻问道:爷爷,把奎星楼建于孔府主体建筑东部,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文教授说:把奎星楼建于孔府主体建筑的东部,是为借《易经》中紫气东来之意,主要目的是纳入阳气,所以其又叫吉星楼,寓意祈求祥瑞。

姥姥,紫气东来还有什么寓意?天一问道。

在汉刘向《列仙传》中记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传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各诸侯国热衷于权力争夺,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老子对周室失望透顶,于是辞官西行。把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是个善观天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将有圣人来到,赶忙迎接。后果然看见一位老人骑着青牛徐徐走来,这就是老子。这就是成语紫气东来的来历。尹喜款待老子数日,请他著述,老子推辞不掉,于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称之为《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程教授笑着说。

在孔府东路还有迎恩门、一贯堂和厨楼等建筑。

迎恩门始建于明代,为孔府东路后部的大门。单三间,五檩抬梁木架,灰瓦悬山顶,前后檐施重拱。门内为衍圣公之弟、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的宅第,专职奉祀述圣孔伋,有三进院落。

慕恩堂的后面是一贯堂,是东路中规模最大的建筑,也是唯一的居住场所。一贯堂分前后两个大厅,各五间。北面的大厅建有两间小巧玲珑的暖阁,前有栏杆,可作阳台使用。它是衍圣公的长弟居住的地方。正常情况下,衍圣公长子都要世袭衍圣公的爵位,而次子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次子不能永远住在一贯堂里,等到下一代的世袭五经博士成年后就要搬出一贯堂,另择住处。一贯堂的名字取自《论语·里仁》中的“吾道一以贯之”,原意指孔子思想体系中有一个始终贯穿的原则,那就是仁。此堂的名字体现了孔子和孔子嫡裔的仁爱思想。

其后有两进院落,每进庭院相同。后厅明间为一空间,以板壁隔开,两梢间后部各设暖阁,两层,于次间内侧设楼梯,梯呈三角形,楼上为套间,此设计在孔府建筑中是比较独特的。1976年重修此厅时,曾于脊檩条上发现明朝洪武年间的纸钞。

厨楼,位于奎星楼之东,又称“东大楼”,建筑形式和奎星楼相似,三间三层。厨楼内设厨房,供孔府主人平时就餐用。楼上晾晒咸肉、火腿、香肠、风鸡、风鸭等。楼北三间屋,是存放餐具、干菜的地方。另有南屋三间,为做面食处。

程教授一行四人游览了孔府之后,开始了游览曲阜孔林之旅。

作者简介

2_副本.jpg

陈晓霞 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等12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