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五章⑥:内宅门与《戒图》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01月02日
  • 审核:
  • 浏览(313)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三孔》,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1.jpg

程教授一行四人游览完三堂后,继续向前走,有一大门出现在他们眼前,这就是孔府的内宅门。天一问道:姥爷,从内宅门向前,就是孔府的内宅了,对吗?

文教授说:是的,前面就是孔府主人们的生活区域,中国古代的传统内宅模式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内宅门不大,功能却非常重要,它把孔府隔成了内外两个世界,是官衙与内宅分隔的地标性建筑。内宅门为明代建筑。

文闻问道:爷爷,从内宅门的设置上可以看出,这里戒备森严,严格控制人员出入,这是为什么?

文教授说: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孔府又是中国最大的书香府第,所以对内宅的控制特别严格,任何人不得擅自逾越。乾隆皇帝所赐的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仪仗排列于门前两边,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之意。

天一问道:姥爷,那内宅如何与外面的世界取得联系?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还专设两种差役:一种称差弁,一种称内传事,共有三班差役轮番在耳房内值班守候。内传事向内传话,差弁向外传话,分工明确。内宅门东侧上方挂有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的手谕,详述了内宅的有关规定。东耳房门的上方还有一块值班水牌文教授介绍说。

文闻看到门的西侧有一个特制的水槽,好奇地问道:奶奶,这里为什么会有水槽?

程教授说:这个水槽又叫石流,是挑水夫倒水的地方。因孔府内宅重地成年男子不能随便进入,所以,挑水夫只能把挑来的水倒入石流,使水隔墙流入内宅的水缸,然后,再由用人将水分布到府内各用水的地方。挑水夫是府内的一种专项职业,只负责孔府内宅的用水,平时居住于大堂后东侧的小屋内。

程教授一行四人进入孔府内宅后,天一看到内宅门照壁上的图画,疑惑地问道:姥姥,画中的动物有点像麒麟,看起来很奇怪,它到底是什么呀?

这是一幅寓意深刻的画,俗称《戒图》。画中貌似麒麟的动物,就是传说中的犭贪。其虽状似麒麟,但本质与麒麟有着天壤之别。传说中麒麟为仁兽,能造福人类,民间就有麒麟送子之说。传说在古代,麒麟的出现是一种美好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喜庆吉祥;而犭贪则是贪婪之兽,其生性贪得无厌。它貌似麒麟,鹿角、狮尾、牛蹄、龙麟,被称为四不像,是一种怪兽。传说它是天上的一只神兽,非常贪心,不吃五谷杂粮,专吃金银财宝。壁画中,犭贪的四周布满彩云,彩云之中全是被它占有的宝物,应有尽有,包括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赖以漂洋过海的宝贝。但它并不满足,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太阳张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占为己有,可谓野心极大,欲壑难填,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清代江苏泰州有个人叫丁柔克,他写了一部名叫《柳弧》的书,书中风土人情、奇闻轶事、官场百态、医卜星相、狐仙鬼怪,无所不有。在《柳弧》中对怪兽犭贪进行了描述:今衙署照壁皆画一兽向日,或以为狮,或以为麒麟,而不知皆非也。此兽名贪,出东海岛中,性喜嗜日。每见日出,踊跃欲吞而吞之不得,久之不可耐,一跃堕于海而死,以儆人臣毋背叛人君、毋见利徇身之意。’”程教授介绍说。

文教授接着说道:孔府内宅门照壁上的这幅画名为戒贪图,绘于明代,其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借犭贪的丑恶形象强调家族正心修身的家训,以告诫子孙切不可贪婪纵欲。孔府主人衍圣公请工匠绘制戒贪图时,还立下一条特殊的家规:每当衍圣公从内宅出来路过照壁时,跟班的差人必须高喊一声:公爷过犭贪了!表面上是出于礼仪向外通报衍圣公要出门,实则是提醒衍圣公到外面后一定要以德为本,保持清廉俭朴的良好作风和形象。”

程教授接着说:“衍圣公将此图制作在宅门附近,是因这里是由内宅外出的必经之路,可以提醒衍圣公及其他的孔氏裔孙不要贪得无厌。孔子一生重道义轻财利,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认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符合道义,如果追求物质利益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祸及其身。这幅画告诫孔氏后裔要警钟长鸣、牢记圣人的教诲,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处世哲学。”

“戒贪图”的正对面就是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内客厅,也是孔府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现存的前上房为明代建筑。前上房的室内陈设豪华,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满目。中堂挂有一幅大“寿”字。

文闻问道:“爷爷,这个‘寿’字与二堂内‘寿’字的字体是一样的对吗?”

文教授说:“二堂内的‘寿’碑石刻源于此字,是慈禧太后为衍圣公孔令贻之母、一品夫人彭太夫人写的大‘寿’字。”

正堂上方悬挂着曲阜邻县的绅士们联合赠给孔令贻的夫人陶氏的巨大匾额,上书“宏开慈宇”四个大字。

文闻问道:“奶奶,‘宏开慈宇’是什么意思?”

程教授说:“在民国年间,曲阜一带军阀混战。有一次,一支军队宿营在曲阜及邻县地区,陶氏便派人给军队送去酒肉等,同时要求军队兵士不要干扰乡民。军队的长官下了命令,不许强占民宅、骚扰地方百姓,更不准抢掠百姓财物,使附近百姓免受了战争之苦。军队走后,几个县的绅士便联合给陶夫人献了这块匾,以示乡民感恩之情。”

在前上房的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五间。西厢房是孔府当年用来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东厢房是原来的账房。清末期,府内主管就在这里处理府务、起草和发布各种文告。前上房之后,是前堂楼,系衍圣公住所,现展现的是清末民初孔令贻在此生活居住的场景。现存前堂楼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前堂楼的明次间为客厅,东、西两套间为卧室。衍圣公和夫人、小姐们就住在此楼中。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最典型的王公贵族的起居室。

文闻说:“这里保留的主要是衍圣公孔令贻的遗物。奶奶,您给我们讲讲关于衍圣公孔令贻本人的一些情况吧。”

程教授说:“孔令贻,光绪二年(1876年)生,五岁时袭封‘衍圣公’。他先后共娶了四位妻妾,原配夫人孙氏因病早逝,又纳丰氏为妾,未生育;继配陶氏生一子夭亡,以后不育;最后收王氏为侧室,生两女一子,即孔德齐、孔德懋、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这里正面上方悬挂的孔令贻书写的‘松筠永春’巨匾,意为孔氏家族长盛不衰,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匾的下面有一副对联:‘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者皆从之游。’是清末著名书法家冯恕写给孔令贻的,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冯、孔两家是亲家,孔令贻的长女孔德齐嫁给了冯恕的儿子。”

前堂楼的后院就是后堂楼,是孔令贻的儿子孔德成和夫人孙琪芳当年的住所。

文闻好奇地问道:“爷爷,孔府内居室这样安排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文教授说:“前为父亲的居室,后为儿子的住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相随的思想。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形制与前堂楼相同,堂前有东西配楼。”

程教授接着说:“孔德成,字达生,1920年农历正月初四生,当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个月。他于同年的四月袭封衍圣公,也是最后一位衍圣公。夫人孙琪芳,长孔德成一岁,安徽寿州人,清朝咸丰年间状元孙家鼐的孙女。孙家鼐曾任工、吏、礼部尚书,担任过毓庆宫行走。孙家也是世代书香门第。孙琪芳文学修养甚佳,办事说话均体现出名门闺秀的文雅风度。1936年12月16日孔德成和孙琪芳结婚时,新房就设在后堂楼,现在仍保持原貌。”

“在后堂楼的明间正中挂的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题写的‘瑞应睢麟’横幅,旁边还有许永昌、沈鸿烈等民国要员题写的对联。正中条几上放着国民政府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联合赠送的双凤银鼎。楼内陈列着孔德成结婚时政府官员及友人赠送的银鼎、银杯、银盾、银瓶等,琳琅满目,体现出孔德成结婚时仪式的隆重。东间为当时的会客室,中西结合式布置,体现出时代的风格。里套间是孔德成及夫人的卧室,东墙壁的镜框内镶有孔德成夫妇及儿女的合影。后堂楼西边的两间是当年孔德成的奶妈及结婚时北京来的伴娘居住的地方,里面陈列着当年使用过的高档玻璃器皿及部分孔德成结婚时亲朋好友赠送的礼品。东墙壁上挂有两幅照片,是当年孔德成婚礼的部分场景。枣槐轩,为清代建筑,原为衍圣公读书处,清末改为粮食仓库。”文教授介绍说。

作者简介

2_副本.jpg

陈晓霞 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等12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