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四章⑰:鲁壁
  • 来源:
  • 作者:
  • 2023年09月13日
  • 审核:
  • 浏览(393)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三孔》,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1.jpg

天一看到孔宅故井旁边一通碑上的字,问道:“姥爷,鲁下边的字读什么?”

文教授说:“这个字读‘壁’。碑上把这个字由上下结构写成了左右结构,而且‘壁’的‘土’中多了一个点,这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大书法家颜真卿和赵孟 的书法艺术中都有类似的写法。这两个字连起来读就是鲁壁。”

文闻问道:“爷爷,鲁壁的含义是什么?”

文教授说:“这面红墙琉璃瓦、形同照壁的古墙,高约3米、长约15米,在雄伟壮观、鳞次栉比的孔庙古建筑群里既不宏伟也不高大,但却具有至高无上的荣耀地位。”

天一问道:“姥爷,为什么在这里建墙立碑?”

文教授说:“这涉及一段重要的历史。据《孔尚任新阙里志校注·阙里志卷五》记载:‘鲁壁,即金丝堂壁也,乃吾夫子寝处之室,子孙世守之。秦皇焚诗书,孔鲋取古文《尚书》《春秋》《孝经》《论语》纳之入壁。汉鲁恭王馀封于鲁,欲坏孔子宅以广其居,闻壁中金石丝竹之音,乃得藏书,故世以‘金丝’名之。其址东直井,前直诗礼堂。弘治间廓修殿庭,堂地半入左庑,止存金丝堂碑,乃于庙西偏别建金丝堂,为四时教乐之所。而诗礼堂亦稍迁而东,乃习礼之所。有李东阳铭记可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几个信息:一是后人所称呼的鲁壁就是金丝堂壁,而金丝堂这个名字是因刘余拆除孔子旧宅时闻壁中金石丝竹之音而得。这里所说的孔子旧宅实质上就是孔子当年的寝室。对于这间寝室,孔子的子孙世代守护,一直延续到汉鲁恭王时期。这个时期的金丝堂不同于金代修建的金丝堂。金代建的金丝堂单檐三间,据金孔元措所撰《孔氏祖庭广记》中的庙图记载,它位于东路斋厅之后,即宋代斋堂之处。二是在秦始皇焚诗书时期,孔鲋把古文《尚书》《春秋》《孝经》《论语》藏入寝室的壁内。三是孔鲋所藏之书是在汉鲁恭王刘余拆除孔子宅时重见天日的。四是金代所建金丝堂的位置为‘东直井,前直诗礼堂’。五是明弘治时期扩建孔庙,将金丝堂西迁,金丝堂原址一半用作左庑,且存有金丝堂碑。在《孔尚任新阙里志校注·阙里志卷五》中还记载,汉鲁恭王‘……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敢坏’。可见,因闻金石丝竹之声,汉鲁恭王刘余没有继续拆除孔子旧宅。”

天一问道:“姥爷,刚才您说是孔鲋把书藏入鲁壁中的,那孔鲋是谁?”

文教授说:“根据历史记载,从孔子向后单传八代,而到了第九代孙有兄弟三人。其中,长子为孔鲋,也有人说孔鲋字甲,即孔甲。为了躲避秦朝‘焚书坑儒’之乱,孔鲋把《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一些经典书籍几十篇偷藏在墙壁内,关于其此后的去向有两种传说:一是说他自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二是说他后来参加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死于异乡。”

文闻问道:“奶奶,孔鲋在鲁壁中藏书的意义是什么?”

程教授说:“刘邦建立汉朝后,逐渐重视儒生,亲自来曲阜祭祀孔子。但因秦焚书,《论语》《尚书》等一些书籍已找不到了,于是召集了一些年长的老儒生口述整理了《论语》等一些经典,由济南的伏生回忆整理了《尚书》。经过当时儒生们的广泛传播,在全国掀起了经学热潮。汉景帝三年(前154年),皇帝刘启将他儿子刘余从淮阳迁到曲阜,封为鲁王,即鲁恭王。鲁恭王拆除孔子故宅旧墙时,发现了壁中的书籍。这些书籍即孔鲋所藏之书。书是用蝌蚪文写于竹简之上的,不同于当时经师们利用隶书写的经典,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孔壁古文’。因为古文经典和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经典不完全一致,因此,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今古之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古文尚书》,据说它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也就是说,鲁壁藏书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事件,它引发了两汉时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天一问道:“姥爷,这么说,现在我们看到的鲁壁已经不是孔鲋藏书的鲁壁了?”

文教授说:“明代为纪念孔鲋保护儒家经书的功绩而刻制鲁壁碑。现在的鲁壁是为纪念孔子九代孙孔鲋藏书而筑的标志性建筑,位置可能就在当年鲁壁的原地址附近。”

程教授一行四人继续前行,观览了孔庙东路建筑中的崇圣祠和家庙两个景点。崇圣祠在宋代是斋堂,在金代是金丝堂,在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建后是家庙,而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为王之后被改为崇圣祠。崇圣祠供奉孔子上五代祖先,又以“四配”颜回、曾子、子思、孟子配享,以十二哲为从祀,以显示报功崇德、推恩先人。孔氏家庙是孔子嫡长孙进行家祭的专祠。宋代孔庙便建有家庙,系一独立小院,位置约在今土地祠处,仅有正房三间。金代亦然,但位置南移于今家庙处。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雷落家庙,正殿殿庭被焚,旋即重建。重建后的家庙即现在的崇圣祠,规格较高。清雍正二年(1724年)家庙改称崇圣祠后,于今址新建家庙。院前有三门,砖墙承重,均为灰瓦硬山顶。家庙中供孔子夫妇,左祀孔鲤夫妇,右祀孔伋夫妇,再左祀孔子第四十三代孙中兴祖孔仁玉夫妇。

【作者简介】

2_副本.jpg

陈晓霞 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等12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